• 封面
  • 题名页
  • 版权页
  • “雷达与探测前沿技术丛书”编审委员会
  • 总序
  • 前言
  • 目录
  • 第1章 概论
    • 1.1 空中交通管理
      • 1.1.1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
      • 1.1.2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
    • 1.2 空管监视技术
      • 1.2.1 空管监视的提出
      • 1.2.2 空管监视技术的发展
      • 1.2.3 空管监视技术的分类
    • 1.3 新航行系统进展
      • 1.3.1 新航行系统
      • 1.3.2 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
      • 1.3.3 欧洲单一天空ATM研究计划
      • 1.3.4 我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进展
      • 1.3.5 航空系统组块升级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2章 航空数据链与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
    • 2.1 地-地通信数据链
    • 2.2 地-空通信数据链
      • 2.2.1 地-空数据链概述
      • 2.2.2 甚高频数据链
      • 2.2.3 高频数据链
      • 2.2.4 卫星通信数据链
      • 2.2.5 二次雷达S模式数据链
      • 2.2.6 管制员-飞行员数据链
    • 2.3 空-空通信数据链
      • 2.3.1 TCAS空-空监视
      • 2.3.2 ACAS空-空监视
      • 2.3.3 ADS-B空-空监视
    • 2.4 航空电信网
      • 2.4.1 航空电信网概述
      • 2.4.2 航空电信网结构
      • 2.4.3 航空电信网中的通信关系
      • 2.4.4 航空电信网协议结构
      • 2.4.5 航空电信网路由
      • 2.4.6 航空电信网安全问题
    • 2.5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监视数据链
      • 2.5.1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组成
      • 2.5.2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的技术特点
      • 2.5.3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信号解析
      • 2.5.4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应用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3章 空管监视雷达原理
    • 3.1 空管监视雷达概述
      • 3.1.1 空管监视雷达历史
      • 3.1.2 雷达系统的分类
      • 3.1.3 雷达的基本原理
    • 3.2 一次雷达
      • 3.2.1 一次雷达组成
      • 3.2.2 一次雷达原理
      • 3.2.3 一次雷达频带与标准
    • 3.3 A/C模式二次雷达
      • 3.3.1 A/C模式二次雷达组成
      • 3.3.2 二次雷达基本原理
      • 3.3.3 A/C模式二次雷达信号时序
      • 3.3.4 A/C模式雷达参数编解码
      • 3.3.5 同步串扰与异步干扰
    • 3.4 单脉冲二次雷达
      • 3.4.1 单脉冲二次雷达的原理
      • 3.4.2 单脉冲二次雷达优点
    • 3.5 S模式二次雷达
      • 3.5.1 S模式监视雷达系统的组成
      • 3.5.2 S模式监视雷达原理
    • 3.6 多雷达数据处理系统
      • 3.6.1 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概述
      • 3.6.2 多雷达航迹生成
      • 3.6.3 航迹相关原理
      • 3.6.4 雷达数据处理系统安全网络
      • 3.6.5 CAT062格式消息解码
      • 3.6.6 国内外空管监视雷达配备标准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4章 自动相关监视
    • 4.1 自动相关监视概述
      • 4.1.1 自动相关监视发展及应用
      • 4.1.2 自动相关监视现状
    • 4.2 ADS-A/C数据链技术
      • 4.2.1 ADS-C实现流程
      • 4.2.2 ADS合同
      • 4.2.3 ADS-C数据组
      • 4.2.4 ADS-C报文解码
      • 4.2.5 ADS-C的4D航迹应用
    • 4.3 ADS-B技术
      • 4.3.1 ADS-B组成原理
      • 4.3.2 ADS-B数据链技术
    • 4.4 ADS-B监视报文解析
      • 4.4.1 ADS-B消息类型及结构
      • 4.4.2 ADS-B下行链路解码
      • 4.4.3 增强的信号解码技术
      • 4.4.4 CAT021报文解码
    • 4.5 ADS-B与二次雷达可靠性评估
      • 4.5.1 导航精度比较评估
      • 4.5.2 可靠性比较评估
      • 4.5.3 信息内容比较评估
      • 4.5.4 成本和运行效益比较
    • 4.6 星载ADS-B监视技术
      • 4.6.1 星载ADS-B概述
      • 4.6.2 星载ADS-B典型算法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5章 多点定位系统
    • 5.1 多点定位系统概述
      • 5.1.1 多点定位系统发展
      • 5.1.2 多点定位系统的特点
      • 5.1.3 多点定位系统的组成与分类
      • 5.1.4 多点定位的关键技术
      • 5.1.5 多点定位系统在监视中的应用
    • 5.2 多点定位系统原理
      • 5.2.1 多点定位方法
      • 5.2.2 多点定位相关算法
      • 5.2.3 多点定位优化算法
      • 5.2.4 算法评价指标
    • 5.3 定位精度分析
      • 5.3.1 测量误差分析
      • 5.3.2 基站选择误差分析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6章 高级场面监视系统
    • 6.1 A-SMGCS发展及应用
      • 6.1.1 A-SMGCS发展历程
      • 6.1.2 A-SMGCS应用现状
      • 6.1.3 A-SMGCS应用案例
    • 6.2 A-SMGCS功能及组成
      • 6.2.1 监视功能
      • 6.2.2 控制功能
      • 6.2.3 路径选择功能
      • 6.2.4 引导功能
    • 6.3 A-SMGCS分级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7章 机场场面航空器视频监视技术
    • 7.1 视频监视技术概述
    • 7.2 场面视频监视技术发展
      • 7.2.1 A-SMGCS的补充监视
      • 7.2.2 停机坪监视
      • 7.2.3 远程塔台监视
    • 7.3 场面目标检测跟踪相关技术
      • 7.3.1 运动目标检测
      • 7.3.2 背景图像重构
      • 7.3.3 机场场面多目标跟踪
    • 7.4 视频监视数据与ADS-B数据融合
      • 7.4.1 摄像机光学成像模型
      • 7.4.2 射影几何和坐标变换
      • 7.4.3 融合试验分析
    • 7.5 飞机起飞图像跟踪方法
      • 7.5.1 跑道监视区域模型
      • 7.5.2 离场时刻识别模型
      • 7.5.3 某机场实例验证
    • 7.6 飞机着陆及风险识别方法
      • 7.6.1 飞机着陆判断模型
      • 7.6.2 飞机着陆风险识别
      • 7.6.3 某通航机场实例验证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8章 空管多源协同监视技术
    • 8.1 多源协同监视技术概述
    • 8.2 数据融合理论
      • 8.2.1 数据融合定义
      • 8.2.2 数据融合典型算法
      • 8.2.3 数据融合通用模型
      • 8.2.4 数据融合主要内容
    • 8.3 ADS-B与雷达协同监视
      • 8.3.1 数据融合架构
      • 8.3.2 航迹特征分析
      • 8.3.3 单雷达与ADS-B数据融合
      • 8.3.4 多雷达与ADS-B数据融合
    • 8.4 MLAT与ADS-B协同监视
      • 8.4.1 ADS-B/MLAT数据融合
      • 8.4.2 高高度平台ADS-B/MLAT监视系统
    • 8.5 ADS-B与ACARS协同监视
      • 8.5.1 总体框架
      • 8.5.2 数据融合方法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第9章 低空空域监视技术
    • 9.1 低空空域监视概述
    • 9.2 低空空域的概念和分类
      • 9.2.1 低空空域的概念
      • 9.2.2 低空空域的分类
    • 9.3 低空空域监视设备
      • 9.3.1 低空一次监视雷达
      • 9.3.2 “北斗”卫星移动组网监视设备
      • 9.3.3 无人机云监视设备
      • 9.3.4 低空空域监视关键技术
    • 9.4 低空空域飞行服务站
      • 9.4.1 飞行服务站发展
      • 9.4.2 飞行服务站基本功能
  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主要符号表
  • 缩略语